廣州汙水治理與河湧整治調查
日期:2025-02-21 01:50
瀏覽次數:4497
摘要:
廣州汙水治理與河湧整治調查
“嶺南水鄉”廣州河湧密布,僅市中心城區就有河湧231條,總長913公裏。上世紀末,隨著廣州城市規模擴大和人口膨脹,養育了千萬廣州人的河湧大多成為“排汙渠”“臭水溝”。
近日,記者專門走訪了廣州一些“有名”的臭河湧。在石井河張村段,記者一下車,惡臭便撲麵而來,從岸邊望下去,河水像墨汁一樣黝黑,幾乎呈凝固狀。河床上也布滿了黑色淤泥,上麵還有塑料袋、礦泉水瓶等垃圾。
住在石井河邊的村民老張告訴記者,石井河的水曾經是很清的,那時河裏有很多魚蝦,經常有人在河邊釣魚,小孩子也喜歡在河裏遊泳。後來住的人越來越多,大家都把生活汙水排到河裏,附近的工廠也把工業垃圾排到水中,河湧變得臭不可聞。“一到枯水期,簡直臭死了!”老張指著河湧邊的自家房屋說:“我們不敢開窗,那種臭味聞到就想吐。”
廣州市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副經理謝強鵬介紹說,石井河流域有40多條大小河湧首尾相連,縱橫交錯。近年來石井河流域的居民和企業產生的汙水不斷增加,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排入河中,每條河湧都慘不忍睹。
記者了解到,像石井河這樣的臭河湧在廣州還有不少,石溪湧、車陂湧、獵德湧、沙河湧等都是廣州有名的“臭水溝”。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趙軍明說,目前廣州中心城區仍有65條河湧還沒有截汙,水質基本為劣Ⅴ類水,水體發黑發臭,每天約有124萬噸生活汙水經過這些河湧直排珠江。
多年治**顏仍在
1997年廣州開始對河湧進行整治,10多年來投入約17.4億元,整治了69條河湧。但趙軍明坦言,經過多年治理,廣州市區河湧的水質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善。
記者獲知,這些年來,廣州“治水工程”遇到了幾個難題。首先是河湧水環境汙染問題相當突出。在石溪湧流蠔殼洲段,記者看到,河湧邊上建著密集的握手樓,很多人家把廁所、廚房建在湧邊,每戶人家都有大大小小的幾個排汙口,一些排汙口正源源不斷地將黃色的汙水排進河湧裏,整條河湧已呈墨綠色,發出陣陣刺鼻的臭味。
謝強鵬說,生活汙水並不是廣州河湧**的汙染源。在石井河流域,還有數量眾多、沒有治汙設施的家庭作坊和“三無”企業。石井河流域每天產生生活汙水、工業廢水36萬噸,其中23萬噸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石井河及其支流,*後這條“黑龍”就流入了珠江。
其次是汙水治理係統建設嚴重滯後。趙軍明介紹說,現在廣州中心城區已建成4個汙水處理係統,鋪設汙水幹管763公裏,實際汙水處理能力每天159萬噸。但以目前廣州日供水量300多萬噸計算,除掉損耗,每天廣州要產生240萬噸汙水,因此,至少有80萬噸汙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進河湧後流入珠江。
還有就是“拆遷難”成了阻礙整治進度的“攔路虎”。記者發現,“征地難”是廣州所有正在治理的河湧麵臨的突出難題:因征拆節點無法鋪設,導致不少截汙管網無法貫通,影響了整個截汙係統的建設。
在天河棠東村,車陂湧的截汙管道要經過這裏的農田,消息傳出後,當地村民一夜之間就搶種了1萬多棵經濟樹木。廣州市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副經理安關峰說,如果按經濟樹木的補償標準算,這些樹木的賠償費高達980多萬元,相當於每畝400多萬元,而原來每畝征地隻需10多萬元。雖然現在很多樹木都已枯死,但村民仍要求按照苗木總數計算,談判未果。因為管道無法鋪設,車陂湧上遊的汙水無法收集進入汙水處理廠,隻能直接排入河湧,因此車陂湧整治了一年多仍然又黑又臭。
治水需統籌規劃
趙軍明說,過去10多年廣州雖然整治了69條河湧,但可以說都是“各自為政”,單獨治理一條或者一段河湧。而河湧整治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,截汙、清淤、補水都必須統籌考慮。在*近公布的河湧整治思路中,廣州強調以整體規劃重建水網,並根據珠江前航道以北、以南河湧的不同特點進行統籌治理。
據趙軍明介紹,珠江前航道以北的河湧大多與北部山區和丘陵區的水庫、河道相連,自北向南匯入珠江,一旦截汙後,河湧容易缺水;而珠江前航道以南的河湧大多與珠江及河口相連,水流隨潮汐變化呈雙向流動。因此對北部河湧將采取“引水補水”工程,在珠江邊修泵站取水,沿地下管送入蓄水湖,再將湖水抽到河湧補水;針對南部河湧將采取“群閘聯控”的辦法,將珠江水引入河湧,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,再放回珠江,讓珠江水衝活河湧內的水。
“引水補水、群閘聯控都隻是治標,整治河湧*根本的還是要解決水質問題,這就要依靠截汙工程。”趙軍明說,接下來廣州將加快建設和完善汙水處理係統,加強管網及汙水泵站建設,提高汙水處理廠能力。到2010年6月底前廣州將新增79萬噸的汙水處理能力,屆時全市的汙水處理率將提高到85%以上。
據介紹,在截汙工程中,雨汙分流將是重要的一筆。目前廣州的新城區都已采取雨汙分流的截汙方式,但老城區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落後,多是雨汙不分,截汙時不論雨水汙水一起截住送到汙水處理廠處理,這種方式容易造成河湧幹涸,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汙水處理廠的處理成本。未來幾年,廣州計劃建設汙水管道3285公裏、雨水管道1047公裏,實現雨水、汙水分流處理。
2010年廣州將舉行第16屆亞運會,到時候,羊城能否重現“六脈皆通海、青山半入城”的嶺南水鄉風貌,以山清水秀的容顏迎接來賓,人們拭目以待。
“嶺南水鄉”廣州河湧密布,僅市中心城區就有河湧231條,總長913公裏。上世紀末,隨著廣州城市規模擴大和人口膨脹,養育了千萬廣州人的河湧大多成為“排汙渠”“臭水溝”。
近日,記者專門走訪了廣州一些“有名”的臭河湧。在石井河張村段,記者一下車,惡臭便撲麵而來,從岸邊望下去,河水像墨汁一樣黝黑,幾乎呈凝固狀。河床上也布滿了黑色淤泥,上麵還有塑料袋、礦泉水瓶等垃圾。
住在石井河邊的村民老張告訴記者,石井河的水曾經是很清的,那時河裏有很多魚蝦,經常有人在河邊釣魚,小孩子也喜歡在河裏遊泳。後來住的人越來越多,大家都把生活汙水排到河裏,附近的工廠也把工業垃圾排到水中,河湧變得臭不可聞。“一到枯水期,簡直臭死了!”老張指著河湧邊的自家房屋說:“我們不敢開窗,那種臭味聞到就想吐。”
廣州市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副經理謝強鵬介紹說,石井河流域有40多條大小河湧首尾相連,縱橫交錯。近年來石井河流域的居民和企業產生的汙水不斷增加,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排入河中,每條河湧都慘不忍睹。
記者了解到,像石井河這樣的臭河湧在廣州還有不少,石溪湧、車陂湧、獵德湧、沙河湧等都是廣州有名的“臭水溝”。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趙軍明說,目前廣州中心城區仍有65條河湧還沒有截汙,水質基本為劣Ⅴ類水,水體發黑發臭,每天約有124萬噸生活汙水經過這些河湧直排珠江。
多年治**顏仍在
1997年廣州開始對河湧進行整治,10多年來投入約17.4億元,整治了69條河湧。但趙軍明坦言,經過多年治理,廣州市區河湧的水質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善。
記者獲知,這些年來,廣州“治水工程”遇到了幾個難題。首先是河湧水環境汙染問題相當突出。在石溪湧流蠔殼洲段,記者看到,河湧邊上建著密集的握手樓,很多人家把廁所、廚房建在湧邊,每戶人家都有大大小小的幾個排汙口,一些排汙口正源源不斷地將黃色的汙水排進河湧裏,整條河湧已呈墨綠色,發出陣陣刺鼻的臭味。
謝強鵬說,生活汙水並不是廣州河湧**的汙染源。在石井河流域,還有數量眾多、沒有治汙設施的家庭作坊和“三無”企業。石井河流域每天產生生活汙水、工業廢水36萬噸,其中23萬噸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石井河及其支流,*後這條“黑龍”就流入了珠江。
其次是汙水治理係統建設嚴重滯後。趙軍明介紹說,現在廣州中心城區已建成4個汙水處理係統,鋪設汙水幹管763公裏,實際汙水處理能力每天159萬噸。但以目前廣州日供水量300多萬噸計算,除掉損耗,每天廣州要產生240萬噸汙水,因此,至少有80萬噸汙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進河湧後流入珠江。
還有就是“拆遷難”成了阻礙整治進度的“攔路虎”。記者發現,“征地難”是廣州所有正在治理的河湧麵臨的突出難題:因征拆節點無法鋪設,導致不少截汙管網無法貫通,影響了整個截汙係統的建設。
在天河棠東村,車陂湧的截汙管道要經過這裏的農田,消息傳出後,當地村民一夜之間就搶種了1萬多棵經濟樹木。廣州市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副經理安關峰說,如果按經濟樹木的補償標準算,這些樹木的賠償費高達980多萬元,相當於每畝400多萬元,而原來每畝征地隻需10多萬元。雖然現在很多樹木都已枯死,但村民仍要求按照苗木總數計算,談判未果。因為管道無法鋪設,車陂湧上遊的汙水無法收集進入汙水處理廠,隻能直接排入河湧,因此車陂湧整治了一年多仍然又黑又臭。
治水需統籌規劃
趙軍明說,過去10多年廣州雖然整治了69條河湧,但可以說都是“各自為政”,單獨治理一條或者一段河湧。而河湧整治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,截汙、清淤、補水都必須統籌考慮。在*近公布的河湧整治思路中,廣州強調以整體規劃重建水網,並根據珠江前航道以北、以南河湧的不同特點進行統籌治理。
據趙軍明介紹,珠江前航道以北的河湧大多與北部山區和丘陵區的水庫、河道相連,自北向南匯入珠江,一旦截汙後,河湧容易缺水;而珠江前航道以南的河湧大多與珠江及河口相連,水流隨潮汐變化呈雙向流動。因此對北部河湧將采取“引水補水”工程,在珠江邊修泵站取水,沿地下管送入蓄水湖,再將湖水抽到河湧補水;針對南部河湧將采取“群閘聯控”的辦法,將珠江水引入河湧,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,再放回珠江,讓珠江水衝活河湧內的水。
“引水補水、群閘聯控都隻是治標,整治河湧*根本的還是要解決水質問題,這就要依靠截汙工程。”趙軍明說,接下來廣州將加快建設和完善汙水處理係統,加強管網及汙水泵站建設,提高汙水處理廠能力。到2010年6月底前廣州將新增79萬噸的汙水處理能力,屆時全市的汙水處理率將提高到85%以上。
據介紹,在截汙工程中,雨汙分流將是重要的一筆。目前廣州的新城區都已采取雨汙分流的截汙方式,但老城區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落後,多是雨汙不分,截汙時不論雨水汙水一起截住送到汙水處理廠處理,這種方式容易造成河湧幹涸,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汙水處理廠的處理成本。未來幾年,廣州計劃建設汙水管道3285公裏、雨水管道1047公裏,實現雨水、汙水分流處理。
2010年廣州將舉行第16屆亞運會,到時候,羊城能否重現“六脈皆通海、青山半入城”的嶺南水鄉風貌,以山清水秀的容顏迎接來賓,人們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