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粒標準
陶粒標準
1、範圍
本標準規定了高效掛膜生物陶粒的定義(yi) 、分類與(yu) 等級、技術要求、試驗方法、檢驗規則、標誌、包裝、運輸和貯存。
本標準適應於(yu) 城市供水淨化,城市汙水綜合治理,以及工業(ye) 排放廢水的生物治理工程用水處理陶粒濾料。
2、規範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(wei) 本標準的條款,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(不包括勘誤內(nei) 容)或修訂版,均不適應於(yu) 本標準,然而,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的協議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*新版本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*新版適應於(yu) 本標準。
GB/T7431.1-1998 輕集料及其試試驗方法 第1部分 輕集料
BG/T7431.2-1998 輕集料及其試試驗方法 第2部分 輕集料試驗方法
BG/T3810.3-1999 陶瓷磚試驗方法 第3部份吸水率、顯氣孔率、表現相對密度和容重的測定
CJ/T44-1999 水處理無煙煤濾料
3、定義(yi)
水處理陶粒濾料,是指用粘土、粉煤灰、頁岩等材料為(wei) 主要原料,經破碎、配方、成形後經高溫燒成陶質的顆粒新產(chan) 品。
4、分類與(yu) 等級
4、1 分類
a)給水處理濾料
b)汙水處理濾料
4、2 等級
a)優(you) 等品
b)合格品
5、技術要求
5、1 顆粒粒徑
5.1.1 給水陶粒粒徑為(wei) :1mm-2.5,大於(yu) 2.5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,≤5%
小於(yu) 1.0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,≤5%
5.1.2 汙水處理陶粒粒徑為(wei) 2mm-4mm;3mm-6mm; 5mm-8mm; 6mm-9mm
2mm-4mm規格產(chan) 品:大於(yu) 4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
小於(yu) 2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
3mm-6mm規格產(chan) 品:大於(yu) 6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
小於(yu) 3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
5mm-8mm規格產(chan) 品:大於(yu) 8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
小於(yu) 5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
6mm-9mm規格產(chan) 品:大於(yu) 9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,
小於(yu) 6mm粒徑的篩餘(yu) 量:≤5%。
根據用戶要求可以生產(chan) 1mm-15mm不同粒徑新產(chan) 品。
5.1.3 粒徑和不勻係數應符合表1的要求
表1粒徑和不勻係數
粒徑規格Фmm | 有效粒徑.d10 | K60不勻係數 |
1-2.5 | 1.10±0.05mm | ≤1.25 |
3-5 | 3.2±0.15mm | ≤1.35 |
4-6 | 4.25±0.20mm | ≤1.35 |
5-8 | 5.35±0.3mm | ≤1.45 |
8-13 | 8.5±0.4mm | ≤1.50 |
5.2 真密度
陶粒濾料的真密度指標為(wei) :1.5g/cm3-2.1g/cm3
5.3 堆積密度
陶粒濾料堆積密度應符合表2的要求:
表2堆積密度
公稱粒徑,mm | 堆積密度,kg/m3 |
1-2.5 | 750-1000 |
3-5 | 750-950 |
4-6 | 750-950 |
5-8 | 750-950 |
6-9 | 750-950 |
5.4 表觀密度
陶粒濾料的表觀密度≥1.5g/cm3
5.5 筒壓強度
不同等級的生物陶粒應符合表3要求
表3筒壓強度
公稱粒徑,mm | 合格品Mpa | 優(you) 等品Mpa |
1-2.5 | ≥2.0 | ≥2.5 |
3-5 | ≥4.5 | ≥6 |
4-6 | ≥4.5 | ≥6 |
5-8 | ≥4.5 | ≥6 |
6-9 | ≥4.5 | ≥6 |
5.6 磨損率和破碎率
生物陶粒的磨損率≤2%,破碎率≤0.03%
5.7 鹽酸可溶率
生物陶粒在6N的鹽酸中的可溶率≤1%
5.8 灼燒減量≤0.03%
5.9 比表麵積
陶粒濾料的比表麵積≥4×104cm2/g
5.10 粒內(nei) 孔隙率≥20%
6 、試驗方法
6.1給水陶粒濾料性能指標的試驗方法如下:5.1,5.2,5.3,5.4內(nei) 容按GB/T7431.1-1998的有關(guan) 規定進行。5.5,5.6內(nei) 容按CJ/T44-1999的有關(guan) 規定進行。5.7內(nei) 容按GB/T38:C-1999的有關(guan) 規定進行。
6.2 比表麵積的測定
6.2.1原理
單分子層吸附理論認為(wei) ,固定表麵隻能附吸,層被吸附分子而不重疊。當吸附和脫附的速度達到相等時,則吸附達到平衡。若固體(ti) 表麵覆蓋滿了,層被附分子沒有空位,吸附達到饒和。此時1g吸附劑吸附的吸附分子所占的表麵積即為(wei) 吸附劑的比表麵S,它等於(yu) 1g吸附劑吸附質克數(或摩爾數)F00與(yu) 每克(或每摩爾)吸附質在表麵層所占的麵積A的乘積,即:
F00·A (M·g1)
6.2.2 儀(yi) 器與(yu) 試劑
721型分光光度計;
振蕩器;
分析天平;
次甲基蘭(lan) 標準溶液0.100g·L1
比色管(25ml) 5隻
錐形瓶(100ml) 4隻
慢速定量濾紙 1盒
移液管20ml 1支
刻度移液管 1支
6.2.3 測定
標準工作曲線製作
分別移取0,0.5,1.0,1.5,2.0m 10·100g·L1次甲基蘭(lan) 標準溶液於(yu) 25ml比色管中,蒸餾水稀釋至刻度,用1cm比皿,在670mm的波長下測吸光度;繪製工作曲線。
6.2.4 樣品分析
(1)用分析天平準確稱取兩(liang) 分5g-6g濾料試樣,分別放入兩(liang) 個(ge) 錐形瓶中,再用移液管移入40ml濃度為(wei) 0.100g·L1次甲基蘭(lan) 標準溶液,然後塞好瓶塞,放入振蕩器中振蕩2h-4h。
(2)振蕩到時間後,樣品達到吸際平衡,鈄振蕩後的平衡溶液分別用慢速濾紙幹過濾,移取1.0ml濾液於(yu) 25ml比色管中,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,分別測出其吸光E值。
(3)由標準工作曲線查找與(yu) E相對應的濃度值,乘以稀倍數,得到相應的濃度C。
(4)根據計算公式計算濾料試樣對次甲基蘭(lan) 的吸附量F,求出平均值。
(5)計算濾料試樣的比表麵積S。
6.2.5計算公式
吸附量F的計算
式中:F————平衡吸附量(g·g1)
V————次甲基蘭(lan) 本標準溶液的濃度(L)
C————吸附平衡後次甲基蘭(lan) 本標準溶液的濃度(g·L-1)
CO————次甲基蘭(lan) 標準溶液的濃度(0.100g·L-1)
M————-試樣質量(g)
6.2.6 比表麵積的計算S=r·A
式中 S————濾料試樣對次甲基蘭(lan) 的比表麵積(M2·G1)
T————吸附平衡時的飽和和吸附附量(g·g1)
A————吸附麵積因子(13.2×103M2·g1)
6.3 粒內(nei) 孔隙率檢測按GB/T3810.3)規定執行。
7 檢驗規則
7.1檢驗分類
7.1.1出廠檢驗
出廠檢驗項目為(wei) :顆粒粒徑、堆積密度、磨損率、破損率。
陶粒濾料出廠時,每批次產(chan) 品應附有質量合格證書(shu) ,其內(nei) 容包括
(1)合格證編號及發放日期;
(2)檢驗結果及執行標準編號;
(3)產(chan) 品編號及供貨數量;
(4)檢驗部門及檢驗人員簽章。
7.1.2 型式檢驗
陶粒濾料的檢驗項目應按第五章的技術要求全部檢。(有下列情況之一者,必須進行型式檢驗)
(1)產(chan) 品投產(chan) 和老產(chan) 品輕產(chan) 時;
(2)正常出產(chan) 時,每半年進行一次;
(3)當原村料或生產(chan) 工藝變化時;
(4)停產(chan) 半年以上,恢複生產(chan) 時;
(5)國家質量監督機構要求檢驗時;
7.2 組批規則
陶粒濾料按品種、粒徑和質量等級分批檢驗與(yu) 驗收,每200m3為(wei) 一批,不足200m3亦以一批論。
7.3 判定規則
7.3.1檢驗(含複檢)後,各項性能指標都符合本標準的相應等級規定時,可判為(wei) 該等級。
7.3.2 若有一項性能指標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,則應從(cong) 同一批陶粒濾料中加倍取樣,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項目時行複檢。複檢後,仍然不符本標準要求時,則該批產(chan) 品判為(wei) 降等或不合格。
8 標誌、包裝、運輸和貯存
8.1 陶粒濾料應按品種、密度等級、質量等級和顆粒級配類分別堆放,堆放高度2.3米。室裏堆放應遠離熱源,包裝後不宜露天存放。
8.2 陶粒濾料包裝及運輸:包裝編織袋包裝,包裝袋上印有產(chan) 品商標、產(chan) 品名稱、數量、企業(ye) 名稱、地址。
8.3 運輸過和中應避免汙染或壓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