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態環境部:VOCs尚未得到有效控製,將加大治理力度!
生態環境部:VOCs尚未得到有效控製,將加大治理力度!
今天上午10點,生態環境部召開2018年5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(hui) ,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中,人民日報記者提出“2017年74城市臭氧作為(wei) 首要汙染物天數占到了43.1%,針對臭氧汙染,生態環境部會(hui) 有一些措施嗎?”
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劉誌全司長表示,當前O3汙染問題凸顯的主要原因:一是前體(ti) 物NOx和VOCs排放量大,尤其是VOCs排放來源多、分散,尚未得到有效控製;二是高溫、強光照天氣;三是O3性質活躍、生成機理複雜,NOx和VOCs減排過程中也可能因比例問題導致O3濃度上升;四是長期以來全球和區域O3濃度背景值持續上升。
劉誌全司長表示,下一步將不斷加強對O3汙染的治理和管控。強化NOx和VOCs排放重點行業(ye) 、領域的治理,尤其是加強VOCs治理短板。現在正在加快步伐,加大治理的力度,特別VOC治理量大麵廣,不僅(jin) 僅(jin) 是工業(ye) ,還有生活的,包括裝修塗料、餐飲,都是VOC排放,所以它是量大麵廣,治理起來是有一個(ge) 過程。
人民日報:關(guan) 於(yu) 空氣質量,*近環境部發布前四個(ge) 月空氣質量,部分地區有所惡化,我想問一下相對於(yu) 去年秋冬季不少地區公眾(zhong) 空氣質量感官改變了很多,是不是強化力度有所減弱呢?另外關(guan) 於(yu) 臭氧汙染,公報裏麵2017年74城市臭氧作為(wei) 首要汙染物天數占到了43.1%,我想問一下針對臭氧汙染,生態環境部會(hui) 有一些措施嗎?
劉誌全:謝謝,我先回答**個(ge) 問題。關(guan) 於(yu) 今年1-4月份空氣質量,近期環境部向社會(hui) 發布了1-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:國內(nei) 338城市1-4月,總體(ti) 上看國內(nei) 空氣質量同比仍呈改善趨勢,但從(cong) 單月情況看,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同比確實有所下降。2018年1-4月,338城市優(you) 良天數比例平均為(wei) 76.7%,同比提高0.9個(ge) 百分點;PM2.5平均濃度為(wei) 52μg/m3,同比下降7.1%。PM10平均濃度為(wei) 89μg/m3,同比下降2.2%。京津冀是PM2.5是69μg/m3,同比下降18.8%,北京是59μg/m3,同比下降22.4%。長三角PM2.5是55μg/m3,同比上升1.9%,珠三角是PM2.5是41μg/m3,同比持平,所以國內(nei) 338城市總體(ti) 來看1-4月份和2017年比是呈改善的態勢,這是總體(ti) 情況。但是3月份、4月份我們(men) 部分地區空氣質量是在下降的,剛才你也提到了我們(men) 也是用數據來說話。
但從(cong) 單月情況看,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同比確實有所下降。如3月份,京津冀區域13個(ge) 城市優(you) 良天數比例為(wei) 50.5%,同比下降15.8個(ge) 百分點,PM2.5平均濃度為(wei) 80μg/m3,同比上升27.0%;其中北京市優(you) 良天數比例為(wei) 46.7%,同比下降14.6個(ge) 百分點,PM2.5平均濃度為(wei) 88μg/m3,同比上升39.7%。4月份,京津冀區域13個(ge) 城市優(you) 良天數比例為(wei) 58.0%,同比下降13.7個(ge) 百分點,PM10平均濃度為(wei) 122μg/m3,同比上升1.7%;其中北京市優(you) 良天數比例為(wei) 56.7%,同比下降16.6個(ge) 百分點,PM10平均濃度為(wei) 116μg/m3,同比上升11.5%。
環境部組織大氣汙染防治聯合攻關(guan) 中心的有關(guan) 對部分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原因進行分析:
一是汙染排放量大是主要原因。長期以來,我國以煤為(wei) 主的能源結構、以重化工為(wei) 主的產(chan) 業(ye) 結構、以公路運輸為(wei) 主的交通結構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,決(jue) 定了大氣汙染物排放量、排放強度依然很大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(guan) 數據,4月國內(nei) 規模以上工業(ye) 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.0%,東(dong) 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8.4%。工業(ye) 活動增強使得二氧化硫、煙塵和氮氧化物等大氣汙染物排放量顯著增加;同時各類建築施工活動普遍增多,揚塵排放明顯增多,進一步提高了PM10的濃度。
二是不利氣象條件是直接原因。氣象研究表明,4月,國內(nei) 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,南北溫差小,靜穩天氣顯著增加,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,氣象條件不利於(yu) 大氣汙染物的擴散,部分區域和城市PM2.5和PM10平均濃度與(yu) 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升高。
三是沙塵天氣頻發導致大氣粗顆粒物超標天數增加。受我國西部、西北部及蒙古國部分地區近年來降水減少、草地超載過牧等影響,4月沙塵天氣頻發,浮塵和揚沙使部分區域和城市PM10濃度同比明顯上升,導致優(you) 良天數減少、汙染天數增加。以京津冀地區為(wei) 例,4月份共發生4次沙塵天氣,影響天數近10天,分別是4月2號-3號,4月9號-10號,4月16-19號,4月28號-29號,由於(yu) 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受到沙塵的影響,所以浮塵和揚塵使部分地區和城市PM10濃度同比明顯上升,導致我們(men) 優(you) 良天數減少,汙染的天數在增加,和大家的感受也是一樣的。
應該說,我國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(yan) 峻,距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目標差距仍然很大,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,仍需付出艱辛努力。
另外,關(guan) 於(yu) 臭氧的問題,臭氧監測結果表明:2017年,國內(nei) 338個(ge) 城市環境空氣O3平均濃度為(wei) 149μg/m3,同比上升8.0%,較2015年上升11.2%。2015~2017年,338城市以O3為(wei) 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占比分別為(wei) 16.9%、22.5%、33.4%,呈逐年上升狀態。2018年1~4月,338城市O3平均濃度分別為(wei) 86、104、134、157μg/m3,呈逐月升高趨勢。74城市2013~2017年O3平均濃度分別為(wei) 139、145、150、154、167μg/m3,以O3為(wei) 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占比分別為(wei) 10.5%、16.6%、24.9%、30.8%、43.1%,呈逐年上升狀態。我國O3汙染呈現連片式、區域性汙染特征,主要集中在遼寧中南部、京津冀及周邊、長三角、武漢城市群、陝西關(guan) 中地區,以及成渝、珠三角區域。
我們(men) 對當前O3汙染形勢和對策進行了分析,認為(wei) :在標準上,與(yu) WHO的**到第三階段過渡值銜接;在汙染程度上,我國O3汙染以輕度為(wei) 主,未發生嚴(yan) 重汙染,更沒有出現“爆表”。
當前O3汙染問題凸顯的主要原因:一是前體(ti) 物NOx和VOCs排放量大,尤其是VOCs排放來源多、分散,尚未得到有效控製;二是高溫、強光照天氣;三是O3性質活躍、生成機理複雜,NOx和VOCs減排過程中也可能因比例問題導致O3濃度上升;四是長期以來全球和區域O3濃度背景值持續上升。
O3汙染控製措施:從(cong) 發達國家O3汙染治理經驗看,隻要持續推進NOx和VOCs減排,長期看O3濃度將逐漸下降,短期看O3濃度可能受天氣、前體(ti) 物濃度比例等因素影響出現波動。
下一步,我們(men) 將不斷加強對O3汙染的治理和管控。
一是加快推進光化學監測網建設,在重點區域、重點城市開展VOCs例行監測,加強工業(ye) 園區和重點汙染源的VOCs排放的監督性監測,摸清O3的來源和主要影響因素,為(wei) O3汙染治理提供決(jue) 策支撐。
二是紮實推進O3汙染和PM2.5汙染的協同治理。
三是著力強化NOx和VOCs排放重點行業(ye) 、領域的治理,尤其是加強VOCs治理短板。現在正在加快步伐,加大治理的力度,特別VOC治理量大麵廣,不僅(jin) 僅(jin) 是工業(ye) ,還有生活的,包括裝修塗料、餐飲,都是VOC排放,所以它是量大麵廣,治理起來是有一個(ge) 過程。
*後需要說明的是,加強臭氧的宣傳(chuan) 教育和科普工作非常重要,總體(ti) 上看,臭氧總體(ti) 情況是可控的,臭氧汙染的特點是局地的、短時的,我們(men) 初步分析2017年主要超標地方臭氧濃度160-180μg/m3,即超標程度相對較輕,另外,臭氧汙染時間相對集中,也為(wei) 公眾(zhong) 避免汙染危害提供了條件。
生態環境部:VOCs尚未得到有效控製,將加大治理力度!生態環境部:VOCs尚未得到有效控製,將加大治理力度!生態環境部:VOCs尚未得到有效控製,將加大治理力度!生態環境部:VOCs尚未得到有效控製,將加大治理力度!